这支部队,它就是东野的一纵,也就是后来的三十八军。这支虎狼之师在战役中可是憋了一肚子火,你说气人不气人?人家兄弟部队打得热火朝天,他们倒好,当了回"观众"。
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。1948年9月,辽沈战役打响了,整整52天的激战,咱们东北野战军可是打了个漂亮仗,歼敌45.2万人,这成绩够亮眼吧?按理说,这会儿东野上下都该乐开了花,可偏偏李天佑带领的一纵却闷闷不乐。
你说这是咋回事?原来啊,一纵被安排当了总预备队。这事儿说来也怪,一纵可是东野的头等主力,打起仗来那叫一个生猛。从土地革命时期的红五军,到抗战时期的八路军343旅686团,再到解放战争初期,那战绩一个比一个漂亮。
要说这一纵的本事,那可真不是吹的。1946年2月那会儿,在秀水河子就干了一场漂亮仗。那时候国军来了三个美械师,想把咱们赶走,结果呢?一纵二话不说,上去就是一顿猛打,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。就连杜聿明那会儿都不得不服气,说共军越来越厉害了。
可你说怪不怪?这么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,在辽沈战役中却被安排当了总预备队。这预备队说白了,就是关键时刻才用的"尖刀"。可问题是,整个战役打下来,这把"尖刀"压根就没用上!
最让一纵着急的是塔山阻击战那会儿。四纵在塔山打得热火朝天,敌人的独95师来势汹汹,打得那叫一个激烈。李天佑看得心痒痒,赶紧给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打电话,说咱们随时可以上。结果呢?人家四纵硬是咬牙顶住了,根本不用一纵帮忙。
你说这叫什么事儿?一纵上下憋着一股劲儿没处使,看着兄弟部队立功受奖,自己却只能在后头看热闹。李天佑后来说了句实在话:"就没放几枪",这话说得,是不是挺让人心疼的?
不过话说回来,东野首长也不是不知道一纵的心思。等到辽沈战役结束后,一纵改编成三十八军,立马就派上了大用场。1949年打天津的时候,可就轮到他们露脸了。
那会儿傅作义还挺自信,觉得天津三十天都拿不下来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三十八军一上阵,那叫一个虎虎生风,不到30个小时就把天津拿下了,还是第一个冲进城的。这下可算是出了一口恶气,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。
说到底啊,一纵在辽沈战役中的遭遇,也算是军事战略上的无奈。有时候,当预备队反而是对一支部队实力的认可。只不过对于这些个想打仗、能打仗的虎将们看着热闹不能上阵,那个滋味儿,确实不好受。
这段历史告诉咱们,有时候憋着一肚子劲儿没处使,反而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更大的能量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?